是白做工了么,给他人做嫁衣裳啊!”
“那本来也是人家的稿件,我不过就是帮着稍加润色一点而已,署名当然得归人家啊,你们编辑有时不也要做这样的事嘛,难道你们帮着作者修改了文章后,就能把文章变成自己的了?”
她可没这么大的脸,明晃晃的偷盗别人的文章,原本她写的小说就是借鉴后世各大影视剧得来的灵感,往好了说也顶多算个艺术再加工,说白了,也有抄袭的嫌疑啊,每每想起,还有些心虚呢,只是不用担心被人抖搂出来而已。
不过这也是她的底线了,直接把别人的文章占为己有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但这时候的确是有这样一种坏风气,不出名的作者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榨和欺侮,辛苦写的文章,好的被人低价收购,不好的则直接被冒名顶替或强行昧下,在这样的强权社会里,小作者也没处伸冤去,只得认了。
何况那两篇来稿写得确实不怎么样,只能说给冬秀提供了个素材和灵感罢了,能被她这样大有名气的作者进行改编本身就是一件叫他们欣喜的事,哪里还有立场在意作者署名的问题啊。
不过既然宝先生决定了,她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了,果然,名人是自有高风亮节处的,不似她们一般蝇营狗苟。
这两位作者也真是走了大运了!王稚萍不无羡慕嫉妒的想着。
这两位作者显然也是一样的想法!
自接到报社来信,他们便惊喜得傻掉了,原本能被选中已然十分幸运了,现在居然可以得到宝先生的改编,这改编后的故事还能直接署他们自己的名字,一概收益也归他们所有,这不就是天降馅饼么,这世上竞然还有这样的好事,这样的好人哪。
他们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立即回信,同意了宝先生对故事的改编。
冬秀早料到是这样的结果,一早便开始改编了。
因为这□□教不似佛教、道教的,对于她们普通人来说的确是既神秘又陌生的,北京倒是有不少□□,清真教堂也有几座,可他们有自己的圈子,普通人进不去,他们也不愿出来,真有几分在闹市里隐居的味道,一般人对他们的印象恐怕就是小白帽和羊肉锅子了吧。
况且朝圣是个十分冷僻的题材,她的了解十分有限,这个题材又比较敏感,在动笔前,就必须多方考证,不仅要到处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查看,最好还要做一些实际的考察,毕竟书里也不乏杜撰、夸张的部分,不可尽信。
光是这些准备工作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因此冬秀先着笔对鬼火篇进行了改编。
.倒V结束走近科学在现代大力度的科普教育之下,几乎人人都知道这鬼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这时候的人却十九□□是不知道的,鬼火一向被视为阎王爷出巡时的鬼灯笼啥的,总之遇到鬼火,那就等于是见鬼了,冬秀前些年还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新闻,说是某地接连有村人遇到鬼火,一路被追,慌不择路之下有人摔下山坡,有人掉进河流,好几人都因此而不幸丧命,那村里厉鬼索命的传言甚嚣尘上,越传越离谱,直到后来被当做奇闻异事登载在了报纸上。
其实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人明白了鬼火和磷质的关系,陆游就曾在自己的笔记里提到“郊野间鬼火众多……盖去岁兵乱未久,所谓人血为磷者”,老祖宗的智慧总是叫人难以相信,那时候西方可是连磷元素都还没发现呢,先祖们便知道鬼火的本质是磷火了,只可惜,这样的学问往往只掌握在极其少数的高尖精人士手中,普通大众哪里知道呢,就算纪晓岚在书里直言“磷为鬼火”,民间百姓们对鬼火的种种封建迷信依旧坚不可摧。
这些年西学东渐的风头正甚,各类科普教育文章也着实不少,可是能在普通民众间引起重视便成功扭转他们观念的真没有多少,说到底,这些听来高大上却枯燥乏味的科教到底是不接地气,不易被百姓们所接受。
而冬秀最擅长的却恰好是接地气。
在这方面她有十足的优势,一来她拥有庞大到她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读者群,二来通俗小说应该是除了戏曲外最能接近和影响百姓们思想的一大利器,要不然这些年怎么有“小说救国”这样一种说法呢,通俗小说又怎么可能刚得过千年霸主文言文而强势的C道出位,就连梁启超大大也说“欲新一国必先新一国之小说”,可以想见小说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
她不仅要借着这篇文章向人们科普鬼火到底是什么,还要揭露一些害人害己的常见迷信骗术,例如经典的半夜鬼敲门、油锅取铜钱、神符自燃、白纸鬼影、花妖现形等等,emmm,要不然就按“走近科学”的模式来?
惊奇中藏着恐怖,恐怖中带着搞笑,搞笑中夹着科学,看标题,耸人听闻,看内容,引人入胜,看结果,啼笑皆非,各种风骚走位、段子手式科普简直叫观众欲罢不能。
宁静村庄为何变成鬼剃头村、破旧的荒楼为何屡屡传出惨叫声,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在恐怖的背景音、惊悚的拍摄画面、突破脑洞的猜想下,勾得人目不转睛连追三集,最后给出的调查结果却简单无趣到简直能叫人喷出三口老血,严重怀疑自己的智商遭到了鄙视和嘲笑!
她一直怀疑电影“尖声尖笑”系列就是从“走近科学”得来的灵感。
冬秀摸着下巴认真的琢磨,先拿这“索命鬼火”试试水好了,如果反响不错,那就干脆出个系列科普文。
这种小故事也不需要很长,打定主意后立马动笔,不过三天,冬秀便交稿了。
因为这是征文稿件,自然不能与冬秀的小说放在一起,报社为了吸引眼球,早几天便在报纸里给它打广告了,又特别点出这是由宝先生亲自改编的,冬秀也在作者有话说里做了推荐和介绍,因此这篇被幸运选中的故事一时颇受大众期待,被炒得十分火热。
报社也没叫读者久等,甫一拿到冬秀的稿件,便直接安排刊印了。
作为稿件原作者,王怀远比起其他人自然更加关注和期待这件事。
自从知道自己的稿件要被改编后登报刊载,他就成了远近的名人,要知道,这时候的报纸简直就是时髦、有学问等高大上的代名词,能登上报纸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啊,否则怎么老有人情愿买别人的文章去自费登报呢,图的就是个名啊。
自从请朋好友知道王怀远的文章即将登报了,不免纷纷打趣的叫他“先生”,虽说是玩笑话,可也足够王怀远乐呵得瑟的了。
“老爷,今天的报纸!”
佣人按照他的吩咐,第一时间取来当天的报纸给他,王怀远满怀期待的打开,照旧先看完了宝先生的连载小说,主角林与文被父母送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