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节阅读_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白天非用电灯不可。一大间的中间是起坐处,中置一大火炉,因为板壁并不到顶,此炉使全宿舍温暖有余。另外有空屋子作为盥洗间。初进学校的一定得住“黑间”,年级渐高,就可迁住较好的临窗房间。在自修或就睡时,把布帘拉上,就没人扰乱;围聚在起坐处又如一家人。 北洋学生的膳食,最早由学校统一办理,后来交学生自己组织“膳团”经营。当时学生主要来自江苏、浙江、湖南、湖北、两广、河北各县及天津市,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经济条件自行组合。每设一膳团,其房屋、桌凳、锅灶、水电,以及司厨、采购等,均由学校供给。 北洋学生勤奋好学,刻苦读书。每日上下午有八小时在课堂,晚间三小时自修。课程紧,作业多,星期日学生多半还要读书。校址远离闹市,学生几乎不进市区游逛,都是专心求学,对每门功课认真钻研。有些学生家在天津,离校不远,但因潜心苦读,往往一个学期也只回家两三次。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受重视。1899年,北洋大学堂有了第一批大学毕业生。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钦字第壹号)的获得者,就是毕业于北洋大学堂法律学门的王宠惠,后来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外交总长。他的哥哥王宠佑,也于同期从北洋采矿冶金学门毕业。 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委派大臣张亨嘉、陈宝琛会考北洋大学堂毕业学生,列出最优等3名,优等8名,中等4名。北洋大学堂始终以重质不重量的作风,蜚声于世。 成批的北洋大学优等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深造。 北洋大学堂教师的待遇 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全部经费由国家拨款。仅头等学堂(大学本科)每年所需经费就达白银4万两左右。 教师待遇也是相当优厚的。1898年头等学堂教师的薪金共计白银2.16万两,占学堂全年经费3.9万余两的一半多。 学堂当时为了强调西学,保证教师质量,所聘请的外籍教师的收入和生活待遇,都超过他们在本国的水平。比如担任专业课的外籍教师月薪可达白银200两,约合280银圆(合今人民币2万元);教授外文的华人教师月薪100两左右,约合140银圆(合今人民币1万元)。管理人员待遇:华人总办,月薪银200两;而普通办事员“司事”月薪银30两(合今人民币3000元)。 北洋大学堂在开办后的头三年间,聘用洋人分门教习3—5名,汉文教习两名,华人外文教习3—6名。以后随着学门功课门类增多,教习人数有所增加。1897年吴稚晖即担任汉文教习。教习的待遇比较优厚,但是洋人教习与华人教习的薪水银差距很大。洋人分门教习月薪银200两;相当于华人外文教习月薪的两倍。 二等学堂(附属高中和预科)教习待遇低。华人外文教习月薪银50两,约合75银圆(合今人民币5000元);华人汉文教习月薪银20两,约合30银圆(合今人民币2000元)。 南洋公学的学习条件 1896年春,盛宣怀又奏准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公学”这个名称,是由盛宣怀参照国外惯例而定的。经费由盛宣怀主管的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两家捐助,每年10万两银子,这也是向外国学来的。当时西欧一些国家学校的经费就是半由商人资助(公助)、半由官方付给(官捐),统称“公学”。当时我国海岸线的划分,黄海、渤海称为“北洋”,而长江口以南(东海在内)直到福建、广东、台湾称为“南洋”,所以盛宣怀在上海新办的学堂称为“南洋公学”。海棠书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haimabooks.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