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明朝的时候,关于粮仓的猫腻已经太多太多了。几乎所有的各级粮仓都有自己的一两招手段,几乎每一个粮仓都有问题。什么好坏米对参,什么“子母米”等等,还算事情的好的。“对参米”就是标准的上等米和次等米混合在一起,充当上等米入官仓。这种行为是最轻的作弊行为,但是在洪武年间依然是杀头的死罪。所谓的“子母米”就是一种蒙混检查的一种手段。这种米的最上层和最底层都是合格的上等米,中间绝大多数的米其实是不合格的次等米,甚至于是米糠。当上级官员来视察的时候,知道其中奥秘的粮仓官员,就会给上级官员看好米,或者是可以过关的米样。
后来亏空越来越大,一些官员为了补亏空只好把主意打在粮仓这一块。不但储备粮仓敢动手脚,而且连战备粮仓的主意也敢打。里面的粮食越来越差,好米越来越少,就连次等米也难得一见。在这些不合格的大米上加石灰,参合不能食用的白石子等等,也越来越多。据说有一个官员,当了近三十年的官,换了十几个地方任职,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把当地的粮仓祸害了。衙门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他自己家的粮店却是越开越大,越开越多。后来他不当官了,光是靠卖大米就成为了一代粮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aimabooks.com
(>人<;)